站点导航
北京平心堂中医
门诊部
主页
中心简介
 
搜索:
关键字:  


科学方式在文化内容之中

成都龙潭医院  邓万发

 

  科学是方式,文化是内容。一定的文化内容,必定由一定的科学方式产生;一定的科学方式,必定存在于相应的文化内容之中。所以,文化科学、科学文化,相互关联,通常是相并而用。搞清文化与科学的相关概念,对于正确认识多元科学存在的客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文化概念与科学

  从表层意义讲,文化就是思想情感文字化。再从深层理解,文字,是记录和表达语言的符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交流工具之一。而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这语言、文字、文化都是为人类交流思想情感服务的。不同的民族,对于各自的思想情感有着不同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因而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存在。

  既然语言和文字都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反过来,凡能用于交流思想情感的声音和图像皆可视为语言和文字;皆可赋予文化的内涵。这就产生了文化的狭义性和广义性。

  狭义文化的语言和文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一定形态结构的符号,代表一定语音和意义的交流方式。

  然而,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若干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为了便于人与人之间的广泛交流,人们的思想情感就不能仅限于狭义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可以扩大到行为语言(如手式、舞蹈、表情动作、日常行为等),音乐语言(如反映思想情感的音乐作品、反映人们熟知的自然声响和生活内容的声响等),影像语言(如反映自然界和生活内容的影像,反映艺术思维的影像作品等),事物语言(包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于交流思想情感的自然和非自然现象,以及所关联的人和事物等;如饮食文化、性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科学文化、航天文化、民族文化……不可尽数)。总之,广义的文化,是用于交流思想情感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虽然文化的目的,是用于交流,但是,不同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造就的文化内容,需要不同的条件才能进行交流。这不同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就代表不同的科学方式。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探讨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2、人性与文化科学

  从广义文化概念中可以看出,文化内容非常宽广,任选一个小题目,都可以写本书来讨论。所以,本处只讨论与科学方式相关的文化内容。在我看来,文化内容再有多么宽广、多么深奥和丰富,但它总是由人性生,也为人性服务。于此,研究人性与文化,是认识文化与科学的一个切入点。

  现在人们所谈的人性,多指宋朝?王应麟著《三字经》中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这层含义。实际上,人性决非一个善字可以概括。既然相对的善与恶这种所谓的人类特性,可以在出生后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改变或养成,那么,善与恶决非人性。

  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内容和现象,皆由人的六大本能欲望演变而成,这六大本能欲望,却由人的禀性所生,而非后天养成。这犹如食肉动物的天性是“弱肉强食”。即便在驯化中,可以暂时变得“听话”,但在一定条件下,它的本性又会暴露出来。又比如,再高级的领导人,都有食欲、性欲、占有欲的表现,仍至发生相应的“丑闻”。这说明人的天性虽被社会的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压制,但仍在发挥潜意识的支配作用,一旦条件许可,本性就暴露出来。这就是自然与社会矛盾冲突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性与“理性”冲突的永恒话题。我们研究人性,首先就得抛开人的社会属性,从自然角度去研究人的本性。人的六大本能欲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探讨的。自然造就人的六大本能欲望分别为食欲、占有欲、性欲、权威欲、健康长寿欲、分辨欲。在探讨这六大欲望之前,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欲字的含义:

  欲字,从谷、从欠。谷字代表粮食,可以引伸为所有可吃的食物。欠字,可作缺乏、不够来理解。由此可以联想,当人体缺乏食物,或没有食物可吃的情况下,人体因为没有食物进行物质交换,那种无法进行新陈代谢的危及生命的饥饿与恐慌所产生的,对食物的强烈渴望的那种生理、心理反映,便是欲的含义。有了这个含义,我们再从自然角度去理解人性与文化、人性与科学、人性与社会的关系就不难了。

  (1) 食欲:人一生下来就要吃东西,不吃东西就不能生存。这是与身俱来,不需要受教,不需要习惯养成的天性。所以,是人的第一本能欲望。

  (2) 占有欲:既然人要吃东西,才能进行物质交换,维持生命。那么,不占有食物(延伸到占有一切)怎么能够维持生命呢?所以,占有欲同食欲一并而来。请观察,刚出生的新生儿,饥饿时就要哭闹,只有给他乳汁或代乳食物后他就不哭了。当他还没有吃饱时,你要取走他的食物,他就会发出凶狠的哭声。这足以说明,占有欲如同食欲是与身俱来的天性,就是人的本能欲望。

  (3) 性欲:当人占有足够的食物,生命的物质交换得以保障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人的生命是有时限的。为了要维持人这个生命的种系,只有通过男女交配后,以繁殖后代的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是大自然造就的人欲。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益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内经?上古天真论》。这些代表生殖之精的物质基础,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男女交配带来的乐趣和冲动,这是大自然的神奇在起作用。这种男女对异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交合需求便是性欲。这也是不需要受教和习惯养成的天性,也是本能欲望。

  (4) 权威欲:为了维护自我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必定对其他同类或异类产生排斥性。这是所有生命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共性。例如:为了争块骨头,两条狗可以互相嘶杀;为了在同类雌性中播种,可出现“两雄争霸”的场面。又例如:当新生儿要小便、要大便,或有其它不适的情况下,他会大哭大闹,直到有人为他解决了问题,他才会恢复安静。这是人类权威欲最原始的表现之一。从生命角度讲,权威欲也是占有欲和性欲的外延,是为前三大欲望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生命的本能所决定的。当然,体现权威,需要实力。而婴儿的实力,在于他是生命的延续。保护婴儿,就是保护他(她)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的,不可违背的神圣的力量。

  (5) 健康长寿欲:人为了维护自我的存在,也为了在延续中进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就会产生健康长寿欲。当出现对人体有害的现象(如温度升高、或过低;声音太大、或声音不正常;或有异味、或有怪物时),婴儿都会哭闹,或有保护表情,当脱离或消除有害现象后,他就恢复了安静。当人看到流血、凶杀、或与死亡相关的事物时,都有恐惧感。这些都说明,人的健康长寿欲也是与身俱来的天性。人人都怕死,这是不争的事实。

  (6) 分辨欲:这一欲望是为前五大欲望服务的一大本能欲望。与文化、科学、社会关系最为重要。人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说明人一生下来就具备分辨能力。因为母体外的环境不如子宫内的环境好,所以,婴儿用哭声来表示抗议。为了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大自然为人类造就了感觉系统,口、眼、鼻、耳、皮肤和另外不知名的(可能是人体特异磁波感应系统)感应器官,都是为人的分辨功能服务的。这些感应器官的实质,就是宇宙信息感应器。而大脑,就是接收和处理这些器官感受到的信息的总工程部,同时,也是向全身发出相应信号的总指挥。作为功能正常的婴儿,都能感受到自然环境中,哪些条件对他有利,哪些条件对他有害。而他最明显的反应,就是笑和哭。当环境对他有利时,他就接受,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当环境对他有害时,他就会哭闹不休,直到回避、或消除有害条件为止。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分辨欲。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才有善恶美丑、吉凶祸福、是非曲折的分辨内容。总之,分辨欲是在前五项欲望中产生和发展的。一切欲望都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反过来,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和现象都是由人的本能欲望产生和演变的。所以,研究人性与文化、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问。

  3、从文字中思考文化方式

  广义文化最原始的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用来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人的思想情感,总不能脱离人的基本欲望。至于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达到交流思想情感的目的,是由时空条件所处的思维方式来决定的。这思维方式,也就是文化方式、科学方式,最终涉及到社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我无法作过多的考证,只有从现存的中华文化中去寻找一些答案。

  《易经》,可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维结晶。我们可以从《易经》中提取相关内容去解剖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文字,是记录和表达语言的符号,也是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时,又是构成文化体系最小的细胞单位。

  中国文字,除了现存的汉字(方块字)而外,还有现代文字之外的其它语言符号。《易经》中的太极含三合一八卦图(见下图),是一个思想内容最大,寓意最深的语言符号。被形象地称谓宇宙图式。它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人,却无法完成古今交流的任务。所以,我只能从中取上一点一滴来加以说明。

  八卦的每一个卦符,都由天地人三个爻位组成。三爻中,有阴爻和阳爻之分。阳爻(?),为一根直线,表示光线未被物体遮挡;阴爻(--) 为一根破直线,表示光线被物体遮挡。所以,阴阳的原意,代表物体对光线向背的两个面。正面为阳,反面为阴。由于八卦研究的、代表阳爻的光线特指太阳光线,由此引伸的、动态的阴阳概念就无限宽广了。太阳在上,上为天,天为阳;地球地下,下为地,地为阴。这动态的阴阳概念,举之无数而实无所指。这天与地、上与下、阴与阳都是以人为界,仍人之所为。天地人构成三个爻位,三爻为-卦的寓意在此难祥。其中之理,在此不究,只说这天地人的整体观念所形成的思维特点与汉字的关系。

  上字,由一根杆,打上一点标记,立于横界之上,标示为上。

  下字,也由一根杆,打上一点标记,立于横界之下,标示为下。

  这上与下,都以横线为界,上者为上,下者为下。而这横线,却是人之所为,也即以人为界。仍不脱离人之上为天,人之下为地,天与地、上与下,以人为界的寓意。

  我们把这一上字与下字同前面的欲字的寓意联系起来思考,以此为例,说明中国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体系的一个细胞来讲,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中华文化的整体思维这一基因的内容。

  于此,中国的汉字,实质为形意字。也就是说,从一定形态结构的汉字中,除了理解它的表面意思而外,还可以从中找到相关事物的联系性。这便是中华文化方式的整体思维之一。

  而西方文化,以英文为主。英文的实质,属于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由一个或一组字母组成。每一个字母,为一个语音单元。每一个语音单元,或语音单元组成的音节,都能明确表示一个意思。但是,每一个语音单元,或音节,都是从人体发音器官如何发音,表达什么意思方面入手,进行语言与文字的研究和运用的。这西方文字,作为西方文化体系的一个细胞来讲,表达了西方文化注重事物的个性,善于从事物的深度去认识,着眼于事物结构与功能的这样一个基因。

  而中华文字(汉字),表达的是中华文化注重事物的普遍性,善于从事物的广度去认识,着眼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这样一个基因。

  以上两种文字,可以解码两种文化方式,两种科学方式,乃至两种社会关系。这犹如一个细胞,包含了整个机体的全部信息。有了一粒胡豆种,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长出一株胡豆苗一样。所以,文字与文化方式、科学方式,乃至社会关系都是有联系的。

  因而中华文化,必定包含中华科学。西方文化,必定派生西方科学。这是必然的。至于在多元科学中,如何从利弊中去决定取舍,还是得首先认识两种科学的优劣势,方能决定取舍,或选择多元并存。

  由于西方文化科学已经在全世界中得到普及和运用。唯独中华文化科学还在地下蒙冤受屈。我们有责任弘扬她。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也有为全人类做贡献的权利。

  4、分辨欲与科学

  大自然为人造就了感觉系统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就是为了让人分辨事物。在宇宙世界中,充满了无限的信息。人在信息世界中对信息的吸收和处理超过任何生物。所以,人为万物之灵。

  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要正确认识宇宙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分辨在哪种情况下对人类有利,哪种情况对人类不利,也非易事。由于宇宙世界在不断运动变化,信息也在不断变化。人类要在这些信息中分辨出对人类有用的信息,还需人体多种功能的完善与协调,还需人类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办到。

  人体多种功能的完善与协调,是指对信息的感应、吸收、分析、判断、加工、贮存,以及对信息的反馈等综合处理的能力和过程。

  人类社会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将个人作为信息处理的单体,同整个社会和合为信息处理的整块的这种形式。假设一人贮存一条信息,几十亿人就是几十亿条信息。更为壮观的是,我们人类还可以从广意的文化内容中去阅读信息,足以形成知识的海洋,可以充分满足人类分辨欲的需求。

  但是,人类社会的合作,主要通过交流方式进行。这交流就得具备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文化方式和内容,就是一定文化交流范围的主要条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也有相应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所以,人们的交流,要受到时空条件的制约,有一定的范围。这时空条件决定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所形成的文化交流范围,实质就是科学的内涵。反过来说,科学的实质就是一定方式的文化范畴

  西方文化科学,着眼于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可以揭物之秘,为人所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对物质占有的需求;可以制造高能杀人武器;可以将人类送上天。

  而中华文化科学,着眼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把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主张尊重和顺应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两种科学,各有优劣。中华科学方式,虽然造不出飞机、大炮、原子弹,但是,中华科学的目的,就是尊重和顺应自然,不需要飞机、大炮、原子弹。我们追求的是整体和谐,以和为贵。而西方科学,虽然能够造出飞机、大炮、原子弹,但是,这种方式永远也描绘不出太极含三合一八卦图。因为西方科学这种方式,不可能把天地人的整体关系考虑进去。一旦考虑进去,这种科学方式就无法进行。他们追求人定胜天,以斗为乐。

  总之,科学内容要受方式和条件的限制;人的分辨能力,更要受多方面的条件制约。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才需要多元科学并存,和谐共处。

二00四年五月一日

 

  后注:

  和谐,是永存的基础。好斗者,不被他毁,就被自毁。从西方文化科学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类将被人欲自毁。虽然中华科学可以救人类,但敌不过人欲不止的自然规律。所以,只求多元和谐为上。

 

美国镜像:http://www.tcm-rc.com
中心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100006)
中心电话:010-65235566 传真:010-65236611
Email:pxt@cuiyhueli.comyjzx@cuiyueli.com
京ICP备050699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167号
建议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