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导航
北京平心堂中医
门诊部
主页
中心简介
 
搜索:
关键字:  


调整中西医课程顺序的建议


肖 相 如
 

  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是由于中医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中医教育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时,有些人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对中医无明确的认识,不知道中医体系的特征,不明白中医的优势和劣势,甚至许多人怀疑中医是否能治病,中医是否能生存等,严重影响了中医人才的成长和中医事业的发展。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东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中医属于东方文化体系,在现在以西方文化体系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中医院校的学生来源与其他理工科院校无异,他们在西方文化体系教育下养成的是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习惯,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如果让他们同时接受中西医两种课程,他们当然与西医课程更具有亲和性,而中医课程与他们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习惯格格不入,会使他们觉得中医不易理解,难以接受。

  我认为应该改变中医药院校中西医课程同时并进的现状。即学生入学后先用两年的时间集中学习中医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医强化训练。中医教师授课除了传授中医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理论特色等贯穿于始终,让学生逐步学会用中医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集中两年时间学习西医。中、西医课程结束之后,还可以再加一门中西医比较的总结课,从中西医的起源、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发病学、治疗学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对中西医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他们以后的临床、科研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原载于2002年9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医师周刊第三版

 

美国镜像:http://www.tcm-rc.com
中心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100006)
中心电话:010-65235566 传真:010-65236611
Email:pxt@cuiyhueli.comyjzx@cuiyueli.com
京ICP备050699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167号
建议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